🚛
當下物流業競爭情勢概覽
2024年,物流業的「內捲」現象愈發凸顯且出現了分化態勢。就公路運力市場來看,呈現出供過於求的局面,價格「內捲」十分嚴重。根據數據統計,今年前10個月,整車運價比去年平均跌了14.6%,貨運流量也比去年低了2.2%。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在2024數位物流大會上就直言,當下車多貨少,產業「內捲」持續加劇,企業經營遇到諸多困難,市場預期也偏弱,並且超載、超限問題屢禁不止,道路事故時有發生。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持續升溫,像新能源物流車領域,一直是整個物流行業熱議和關注的降本及實現利潤的重要機會之一,眾多相關企業不管是主機廠、經銷商,還是營運商,都在找自己的定位,不斷優化成本和效率,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地’卷’」的狀態;另一方面,市場環境與企業信心卻尚未完全恢復。
2024年,國家層級對物流領域的重視程度可謂空前。在2月時,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就已經開始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而到了11月2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努力實現重要目標,即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
從具體措施來看,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對於鐵路重點領域,要推動相關改革,像製定實施鐵路貨運市場改革方案,促進鐵路貨運向鐵路物流轉型,支持鐵路貨運場站依法依規有序進行物流服務經營活動等;在公路貨運市場治理與改革上,綜合施策去解決公路貨運經營主體「小、散、弱」等問題,發展規模化經營、現代化管理的大型公路貨運企業,全面提高公路運輸組織化程度與效率,同時深入治理貨車違法超限超載、超標準排放等情況,並且依法打擊貨運車輛非法改裝等行為,各地也不得針對貨運車輛車籍實施排他性區域限制措施等;另外,還在積極推動物流資料開放互聯,整合物流與資訊流、資金流,建立部門物流資料資源動態互聯機制等,以此支持各類經營主體資料對接,形成永續發展模式。
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方面同樣有著諸多佈局,例如加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大型工商企業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會化程度,鼓勵大型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商品市場最佳化升級,加速零售業數位轉型,支持商貿流通領域物流設施標準化智慧化改造;實施大宗商品精細物流工程,推動大宗商品生產加工等企業整合內部物流需求等。這些政策的出台,無疑為物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引導著物流企業朝著更有效率、更創新、更融合的方向邁進,也讓我們對2025年物流企業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期待與思考。
2025物流企業立足的關鍵因素
1. 優化綜合服務能力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物流市場中,服務品質堪稱物流企業競爭力的根本。它涵蓋了多個關鍵方面,例如安全性、速度以及價格等,這些要素相互交織,共同影響客戶對於物流服務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首先,貨物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客戶將貨物託付給物流企業,最基本的期望就是貨物能夠完好無損地抵達目的地。物流業者需要建立完善的貨物保管、運輸監控以及風險預警機制,從貨物的倉儲環節開始,確保儲存環境適宜,避免貨物受潮、受損等情況發生;在運輸過程中,透過合理的包裝、科學的裝載以及對運輸車輛、船隻、飛機等運輸工具的即時監控,最大限度地降低貨物遺失、破損的風險。
其次,配送時效的提升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如今,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者對於購物時效要求的不斷提升,都使得物流配送速度成為企業贏得市場的關鍵因素之一。物流業者要優化運輸路線規劃,借助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綜合考慮路況、交通管制、貨物量等因素,制定出最優配送路線;同時,提高物流中轉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裝卸、停留時間,確保貨物能夠快速流轉,並準時送達客戶手中。
再者,價格合理性同樣重要。客戶在選擇物流服務時,往往會在服務品質與價格之間進行權衡。物流企業需要透過精細化的成本控制,例如優化運力調配、整合倉儲資源等方式,降低營運成本,從而在保證自身獲利的前提下,為客戶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價格方案,滿足不同客戶群對於價格的多樣化需求。
2. 提供差異化優質服務
隨著市場的不斷細分和客戶需求的個人化趨勢愈發明顯,物流企業若想脫穎而出,就必須依據市場的不同需求,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差異化優質服務。
一方面,針對不同產業的客戶,物流企業可以提供專屬的客製化服務。另一方面,在配送方式和加值服務方面也可以做出差異化。
1. 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是物流企業在當今時代實現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物流企業應積極引進數位化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實現物流業務的數位化、智慧化管理。
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貨物的即時追蹤和監控。透過在貨物上安裝智慧感測器,物流企業可以即時採集貨物的位置、溫度、濕度等信息,並將這些資訊傳輸到後台管理系統。客戶可以透過手機或電腦隨時查看貨物的運輸狀態,提高了物流服務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物流企業優化物流路線和庫存管理。物流企業可以透過收集和分析歷史運輸數據、客戶需求數據等,預測貨物的流量和流向,從而優化物流路線規劃,減少運輸時間和成本。同時,大數據分析還可以幫助企業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合理控制庫存水平,避免庫存積壓和缺貨現象的發生。人工智慧技術可以提高物流自動化等級和決策能力。
2. 綠色低碳技術運用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物流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物流企業必須積極採用相關新技術,減少自身運營對環境的影響,以契合產業發展趨勢。
在多式聯運方面,透過整合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不同運輸方式的優勢,實現貨物的無縫銜接和高效轉運。例如,對於長距離、大運量的貨物運輸,可以優先選擇鐵路或水運這種相對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在貨物到達目的地附近後,再通過公路運輸進行最後的配送,這樣既能發揮鐵路、水運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的特點,又能藉助公路運輸的彈性,提高整體運輸效率,同時減少碳排放。
綠色運輸工具的應用也是關鍵一環。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開始增加新能源車輛的投入,此外,在倉儲環節,推動倉儲設施的綠色化改造,採用節能照明系統、智慧溫控設備等,降低能源消耗;同時,優化倉庫的佈局設計,提高倉儲空間的利用效率,減少土地資源的佔用。
1. 產業鏈供應鏈融合
展望2025年,物流業與製造業等產業鏈供應鏈的整合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顯著趨勢。這種融合為物流企業帶來了廣泛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流企業要善於抓住這項機遇,深入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中,與上下游企業進行緊密的協同合作。在上游,與原材料供應商加強聯繫,透過資訊共享,提前了解原材料的供應情況、價格波動等信息,以便合理安排倉儲和運輸計劃,確保原材料能夠及時、穩定地供應給生產企業,避免因原材料短缺導致的生產中斷;同時,協助供應商優化物流配送方案,降低其物流成本。
在下游,與銷售企業、電商平台等緊密合作,根據銷售數據和市場需求預測,精準安排產品的倉儲佈局和配送計劃,實現快速補貨、高效配送,提高客戶滿意度。透過這種與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協同合作,物流企業能夠有效延伸產業鏈,拓展業務範圍,提升自身在產業鏈中的價值;同時,穩定供應鏈,增強整個產業鏈應對市場波動、風險挑戰的能力。
2. 多方合作拓展資源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物流企業也需要積極進行多方合作,拓寬發展資源。
首先,與同行企業進行聯盟是一種常見且有效的方式。透過聯盟,物流企業可以整合各自的運能、倉儲等資源,以實現優勢互補。其次,與電商平台合作也是重要的發展途徑。如今,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大量的物流需求,物流企業與電商平台深度合作,能夠獲得穩定的訂單來源。同時,電商平台往往擁有先進的資訊科技與大數據資源,物流業者可藉助這些資源,優化自身的配送路線規劃、庫存管理等環節,提升服務品質與效率。此外,物流企業也可以積極爭取政府相關資源的支持。
🚛
物流企業應對未來挑戰的策略建議
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物流市場環境中,以顧客為中心進行價值創造是物流企業立足2025年的根本所在。物流服務的核心是滿足顧客需求,透過提供優質服務體驗,為顧客創造實質的價值,才能避免陷入單純的價格戰等不良競爭模式。
首先,要深度洞察客戶需求。透過市場研究、客戶回饋以及數據分析等多種方式,全方位了解客戶的需求與痛點,精準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與偏好,進而有針對性地設計服務內容。例如,電商產業客戶往往更注重配送時效和貨物完整性,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和店鋪口碑;而製造業企業客戶可能更重視原材料運輸的穩定性以及成本控制,確保生產活動不受物流環節的干擾。
其次,提供個人化客製化服務是創造價值的關鍵措施。不同客戶有不同的業務特性和物流要求,物流企業應根據這些差異,為客戶量身打造專屬的物流解決方案。再者,建構良好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也不容忽視。透過記錄和追蹤客戶的歷史、服務需求以及回饋意見,物流企業能夠主動發現客戶的潛在需求,並及時提供相應服務,不斷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只有始終圍繞著客戶需求這個核心,物流企業才能在2025年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客戶信賴,實現永續發展。
2025年,物流企業必須隨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緊密留意國家政策變化,並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同時緊跟市場需求的變動,以此靈活應對各種情況,維持自身立足優勢。
在政策方面,國家對於物流業的引導與規範角色日益顯著。例如,近年來環保政策不斷加強,推動物流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鼓勵企業採用新能源車輛、優化運輸結構以減少碳排放等措施。物流企業若能積極回應,事先佈置新能源運能、參與多式聯運項目,不僅符合政策要求,還能降低營運成本、提升企業形象。又如,各地政府推出的關於物流樞紐建設、城市配送優化等相關政策,若企業能抓住機遇,合理規劃倉儲及配送網絡佈局,入駐重點物流樞紐區域,將大大提高物流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
而市場需求同樣處於持續變化之中。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於物流服務的個人化需求愈發突出。此外,智慧化需求也在成長,客戶期望透過物流資訊技術即時追蹤貨物狀態、獲取精準的物流資訊推送等。物流企業需要跟上這些變化,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優化服務流程,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同時,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動也會為涉及跨境業務的物流企業帶來影響。關稅調整、貿易壁壘變化等情況要求企業密切關注,及時調整國際物流線、拓展或收縮對應市場,透過與海外合作夥伴加強協作等方式,降低政策風險,保障業務的穩定發展。
以上內容來自轉載公眾號-數字物流學姐,侵刪